-
9月24日,以“协同创新 量点未来”为主题的2023量子产业大会在安徽合肥召开。
-
9月23日至24日,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气候变化工作委员会2023年度学术年会暨第二届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大会在青岛举行。
-
从河流到湖泊,从大江到海洋,有着“白色污染”之称的塑料垃圾对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而微纳尺度的塑料作为一种新兴的污染物更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险性。
-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获悉,该所仿生材料与界面科学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受自然界中沙塔蠕虫构筑巢穴过程启发,利用天然基黏结剂黏结沙粒、矿渣等各类固体颗粒,在低温常压条件下制备了力学性能优异的仿生低碳新型建筑材料,为在建筑领域中降低碳排放量提供了新思路
-
9月23日,上海交通大学重庆人工智能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举办了最新研发成果“多体智能软件——微著”发布会,发布了国内首款基于团队底层数学创新算法,针对多体问题自研的融合仿真、优化、控制等应用的通用科学计算平台。
-
双白矮星系统是星系中重要的引力波源。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研究人员近日研究了双氧氖白矮星并合后的演化,发现这类天体的演化结局与并合后产生的内部氧氖火焰的传播状态密切相关,而并合天体的自转以及星风物质损失过程对其演化影响不大。
-
9月23日,第四届中国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协同创新平台大会暨首届金凤干细胞论坛在西部(重庆)科学城举行。
-
9月18日,承担换流阀改造任务的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研院”)技术骨干杨俊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说,改造工程使用了世界首创的可控换相换流阀。为了这个世界首创,团队努力了十几年。
-
量子计算机、动力火箭、时速600公里的磁浮列车、八万吨模锻压力机……在安徽合肥举行的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上,一大批全球制造业代表性成果集中展示,为产业发展赋能、为美好生活添彩。
-
9月20日,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安徽省合肥市启幕。大会以“智造世界·创造美好”为主题,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元宇宙等在内的众多前沿产品让参展者感受“智”造魅力。
-
9月21日,国家电投集团内蒙古公司南露天煤矿,一辆大型蓝色矿用车正在接受测试。这辆标注着“NTH150”代码的“巨无霸”,就是即将交付使用的新型氢燃料与锂电池混合动力矿用车。
-
在“双碳”目标要求下,绿色港口、零碳港口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解决港口最常见的叉车等交通工具排放问题尤为关键。9月20日,第十六届中国(北京)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及矿山机械展览与技术交流会开幕,在众多机械中,氢能叉车成为最受关注的车型。
-
“可持续交通,更多是把安全、便捷、绿色、高效、经济、包容、韧性作为发展方向。”在21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李扬在介绍中国可持续交通发展情况时如是说。
-
21日,记者从中铁十七局获悉,该局承建的全国首个最大吨位双向不对称钢混结合斜拉桥——山西省大同市平城街西延跨铁路桥,顺利跨越大同西编组站站场16股铁路线,完成转体施工、精准合龙,为早日实现通车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
近日,第十二届电接触材料技术交流会在浙江宁波举行。来自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工合金分会会员单位、高校以及行业上下游企业等120余人参加本次技术交流会,共同探讨电接触材料技术的创新发展与应用大计。
-
记者9月21日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获悉,该中心卢磊研究员团队在金属材料低温应变硬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
数实融合点燃主火炬、双人3D威亚、数字烟花、AR数字穹顶……9月21日,在杭州亚运会主媒体中心举办的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筹备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总导演、总制作人沙晓岚表示,此次亚运会运用了多种技术,达成了技术和艺术的双向奔赴。
-
日前由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提供的XNC-98-5型甲醇合成催化剂在国能榆林186万吨 年大型甲醇装置上一次性开车成功。该装置24小时内达到满负荷运行,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活性和选择性,床层压差低于上炉国外催化剂。
-
21日,一批自动驾驶的智能出租车载客行驶,途经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时,一位行人突然从其中一辆车左前方的绿化带跑出,准备横穿马路。面对这一情况,车辆放慢速度、稳步制动,待行人安全通过后继续前进。
-
2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在2023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发布 “鹏城·脑海”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