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航空工业)了解到,5月17日,由航空工业自主研制的大型多用途民用直升机“吉祥鸟”AC313A在江西景德镇吕蒙机场成功首飞,标志着我国航空应急救援装备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再添新利器。首飞后,AC313A直升机研制工作从试制阶段转入试飞阶段,按计划将在“十四五”期间完成适航取证,并交付用户。
-
据25日发表在《科学·机器人》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美国西北大学工程师开发出有史以来最小的遥控步行机器人,它以一种小巧可爱的螃蟹形式出现。
-
近日,全球首台中尺度二氧化碳通量探测激光雷达正式投入商用。该雷达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智能遥感工程研究院教师夏海云领衔的激光雷达遥感团队潜心攻关数年完成,实现了百平方公里二氧化碳浓度和大气风场同步探测。
-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记者从国网宁夏电力超高压公司获悉,该公司探索的生物防风固沙模式十年间建成输电线路绿色防护网,目前已累计种植各类低矮灌木8万余棵,播撒草籽1000多公斤,治理沿线沙漠总长度75公里,治理面积近45万平方米,助力“银东直流”工程安全输电超过5000天。
-
“焊接操作的地方是否配置灭火设备”“吊钩、起重装置是否严格配有防止脱钩的保险装置”“施工现场是否存在高空抛物现象”……5月12日,在位于国网温州供电公司的元·建设中心内,利用该中心研发的基建全过程免检管控数字化平台,工作人员通过大屏实时调取10多个施工现场的监控画面,逐一排查安全隐患。
-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的一个工程师团队开发出一种3D打印方法,可在数秒钟内用光将不透明的树脂制成物体。这一突破或在生物医学行业有良好应用前景,例如可用于制造人工动脉。相关研究近日发表在《先进科学》杂志上。
-
“报告,110千伏大军线35号杆塔小号侧约15米处导地线间有经幡缠绕,需要处理。”5月20日,国网果洛供电公司输电运检班班员在对110千伏大军线通道无人机巡视的过程中发现,35号杆塔小号侧约15米处,地线上有经幡缠绕,经幡的末端距边导线垂直距离仅一米。
-
为了使核聚变发生,需要将超过1亿摄氏度的等离子体稳定地限制在磁场中,并长时间保持。日本国立聚变科学研究所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合作研究团队,首次在世界上发现了大型螺旋装置中等离子体在热量逸出时,湍流的运动速度比热量快。
-
俄罗斯国立研究型技术大学开发了一种算法,可提高量子密钥分发(QKD)系统中光子检测的效率。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IEEE光子学杂志》上。
-
5月22日,随着一束束黑色碳丝缠绕成筒,吉林化纤年产6000吨碳纤维项目5号碳化线一次开车成功,该条碳化线单线产能在2500吨以上,是其首条专供风电叶片领域使用的35K大丝束碳化线。
-
5月23日,业内首款存算一体大算力AI元器件在南京后摩智能公司成功点亮,并成功跑通智能驾驶算法模型。该器件基于架构创新,采用S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作为存算一体介质,通过存储单元和计算单元的深度融合,实现了高性能和低功耗,样片算力达20TOPS,可扩展至200TOPS,计算单元能效比高达20TOPS W。
-
5月23日,记者从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油测井”)获悉,国内首条测井装备全流程智能化加工线竣工投产。
-
记者23日从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油测井)获悉,该公司近日首次应用自主研发的230摄氏度 170兆帕小直径测井系列仪器,成功完成大港油田千探1井的测井任务,创CPLog测井装备213摄氏度最高作业温度纪录。
-
据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官网近日报道,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开展的大型重离子对撞机实验(ALICE)首次直接观测到了粒子物理学领域的一个基本效应——“死锥效应”,还直接揭示了粲夸克的质量。相关研究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杂志,有望为科学家们提供一种测量夸克质量的新方法。
-
据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上的一项研究,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KIST)脑科学研究所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可在硅衬底上保持稳定超过50天的人工细胞膜。这是模拟薄膜结构的人工细胞领域取得的新成就,可按需在硅衬底上制造可调谐和可控的3D细胞形状。
-
5月20日是第23个“世界计量日”,广西市场监督管理局举行“5•20世界计量日”宣传活动暨广西计量智慧监管系统启动仪式,启用广西首张智慧监管计量器具身份二维码。同期,广西第一台出租汽车计价器“身份证”赋码工作,在广西计量检测研究院检定现场完成。
-
5月21日,记者从长沙经开区三一集团获悉,配备了其自主研发站控系统、换电运营平台和车辆的“三一换电站”,日前正式发布并拟率先落地四川成都、山东淄博和湖北鄂州等三城市运营。
-
5月21日,记者从长江委长江设计集团获悉,由该集团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数字孪生工程系统,数字孪生岳城水库投入试运行。
-
5月19日,从大庆油田钻探钻井二公司工程技术服务中心传来消息,由钻井三分公司30920钻井队承钻的西丁5-斜更P10井等首轮平台4口井顺利完钻,平台应用“精细控压”钻井技术实现了高压层裸眼测井,取得了钻井周期6天、最快建井周期9 33天、24小时声幅检测固井质量优质的好成绩,为大庆油田调整井精细挖潜增油开辟了新途径。
-
5月20日,Meta HST 2022好视通夏季伙伴大会举行,此次大会以直播的形式在好视通云直播、抖音、视频号等平台同步进行,包括广州、深圳、珠海、福州、济南在内的18个主要城市合作伙伴线下组织观看了此次会议,数千伙伴共同见证了好视通跨时代产品——Meta HST的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