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届全国种子双交会在安徽合肥开幕

    9月24日上午,第十五届中国国际种业博览会暨第二十届全国种子信息交流与产品交易会(简称“全国种子双交会”)在安徽合肥开幕。
    2023-09-26 分享
  • 2023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启动

    9月25日,以“保护古树名木 赓续中华文脉”为主题,2023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启动。
    2023-09-26 分享
  • 第四届全球健康学术研讨会在京举办

     近日,第四届全球健康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主题为携手应对病原感染,创新促进全球健康。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主办,微生物所所长钱韦主持了开幕式。
    2023-09-26 分享
  • “无脑”水母可从过去经验中学习

     丹麦和德国的科学家在最新一期《当代生物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尽管加勒比箱形水母没有集中的大脑,但其具有从过去的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2023-09-26 分享
  • 科学家开发鉴别其他星球生命的方法,确定样品是否为生物或非生物的准确度为90%

    人类正在其他星球上寻找生命,但当它们出现时,人类是否能准确识别呢?现在,一组美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识别系统,其发现生命迹象的准确率达到90%。
    2023-09-26 分享
  • 机器人在活体肺组织内“半自主导航”,同时避开微小气道和血管等重要结构

     有些肿瘤非常小,隐藏在肺组织深处,医生很难触及它们。为应对这一挑战,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和范德比尔特大学研究人员一直在研究一种能穿越肺组织的极其柔韧但坚固的机器人。他们在《科学·机器人》杂志上最新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展现了新机器人可自主地从“A点”出发到达“B点”,同时避开活体实验室模型中的重要结构,例如微小气道和血管。
    2023-09-26 分享
  • 新研究称外星生命或不以碳为基础

    美国科学家开展的一项新研究发现,许多行星上可能存在所谓的“自催化”化学反应,其能使用碳以外的多种化学元素,制造出与地球上的碳基生命截然不同的生命形式。相关研究论文刊发于最新一期《美国化学会杂志》。
    2023-09-26 分享
  • 第九届成都精准医学国际学术论坛开幕

    9月23日,第九届成都精准医学国际学术论坛在成都开幕。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布了3项创新成果,包括慢阻肺病智能个性化综合干预数字疗法、肺结节个性化智能保障医疗服务产品以及抗肺纤维化创新药物“立清3号”。
    2023-09-25 分享
  • 中国首个人源干细胞国家标准发布

    9月23日,第四届中国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协同创新平台大会暨首届金凤干细胞论坛在西部(重庆)科学城举行。
    2023-09-25 分享
  • 超级计算机首次对原子进行逐个模拟,有望催生更好的抗生素

    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科学家首次利用超级计算机对原子进行逐个模拟,揭示了抗生素杀死细菌的细节,以及活细胞中其他分子机制的过程。这项研究为改进抗生素性能、设计新抗生素对抗细菌耐药性,以及开发针对新冠等病毒的疫苗开辟了新途径。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
    2023-09-22 分享
  • 远古海洋动物“讲述”神经元起源的故事:人类脑细胞成分约8亿年前在浅海中形成

    扁形动物只有差不多一粒沙那么大,以一些浅海岩石表面的藻类和微生物为食。它简单到没有任何身体部位或器官。然而,西班牙巴塞罗那基因组调控中心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细胞》杂志上发表论文称,在这些独特而古老的海洋生物中发现的特殊分泌细胞,产生了人类等复杂动物大脑中的神经元。
    2023-09-22 分享
  • 新AI模型成功预测有害基因突变,有助确定遗传疾病病因

    英国“深度思维”(DeepMind)公司的人工智能工具“阿尔法错义”(AlphaMissense)已对2万种人类蛋白质中的7100万种可能的错义突变进行了检测,通过找出哪些小突变可能具有破坏性,来帮助医生确定导致遗传疾病的“罪魁祸首”。相关论文刊发于最新一期《科学》杂志。
    2023-09-21 分享
  • 十年磨一剑!国产猫用疫苗实现零的突破

    20日,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获悉,该所领衔研发的猫鼻气管炎、猫杯状病毒病、猫泛白细胞减少症三联灭活疫苗日前通过农业农村部应急评价,获得生产批准,这标志着国产猫用疫苗实现零的突破,打破了长期以来进口疫苗在我国的垄断地位,对促进我国宠物猫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2023-09-21 分享
  • 个体化精准靶点诊疗加速卒中后失语症患者康复

    9月18日记者获悉,北京昌平实验室刘河生教授团队和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博爱医院神经康复三科主任张皓教授团队开展的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显示,针对个体化功能影像引导的额上回语言区靶点进行经颅磁刺激,对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康复具有显著疗效。
    2023-09-20 分享
  • 医疗器械创新需要打造医工结合新生态

    9月19日,在苏州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指出,我国医疗器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从整体上看,创新能力还不足,在中低端的产品上实现了部分国产化,在高端产品上仿制的多、原创的少。
    2023-09-20 分享
  • 新疆农业科学院举办作物基因组与遗传改良前沿论坛

    9月19日,新疆农业科学院在乌鲁木齐举办作物基因组与遗传改良前沿论坛。
    2023-09-20 分享
  • 人体内细胞数量确定,成年男性36万亿,成年女性28万亿

    德国和加拿大科学家参阅了1500多篇科学论文,对成人和儿童细胞数量进行了重新评估。结果发现,成年男性体内平均有36万亿个细胞;而成年女性平均有28万亿个细胞。而且,人体内小细胞(如血细胞)的质量与肌肉细胞等大细胞的质量大致相同。
    2023-09-20 分享
  • 薄膜神经电极改变大脑监测和刺激方式,在诊疗脑部疾病方面极具潜力

    直接放置于脑组织的柔性薄膜电极在诊断和治疗癫痫方面很有前景。最近,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科学家藤江敏典领导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新型柔性神经电极,或彻底改变皮质电图(ECoG)记录和直接神经刺激的执行方式。
    2023-09-20 分享
  • 世界最亮X射线激光器发出第一束光,可为生物化学过程拍摄“分子电影”

    据英国《新科学家》网站18日报道,美国斯坦福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的Linac相干光源Ⅱ(LCLS-Ⅱ)X射线激光器刚刚完成历时十多年的升级,“改头换面”后成为目前世界上最亮的X射线设施,并发出了第一束亮度破纪录的X射线,使研究人员能以无与伦比的细节记录光合作用等生物化学反应中原子和分子的行为。
    2023-09-20 分享
  • 电子信号奏响癌细胞自毁“交响乐”,抗脑癌的首个“量子疗法”找到

    英国诺丁汉大学领导的一个多学科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新方法,可使用带电分子触发癌细胞自我毁灭,从而靶向并杀死难以治疗的脑瘤中的癌细胞。
    2023-09-15 分享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导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