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4日上午,第十五届中国国际种业博览会暨第二十届全国种子信息交流与产品交易会(简称“全国种子双交会”)在安徽合肥开幕。
-
9月23日至24日,在江苏省常州市举行的“2023土木工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发展论坛”上,江苏理工学院等5家高校院所及华润、中简科技、新创碳谷等11家企业与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签订战略联盟协议,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聘任一批专家,一批科创和人才合作项目集中签约。
-
9月25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获悉,该所周小春研究员团队利用激光雕刻技术,以东丽碳纸为基材,设计制备了具有波形流道和微通道脊的新型一体化GDL(气体扩散层)。其具有丰富的多孔结构,具备优异的气体传质和水管理能力,可提升燃料电池的性能。
-
9月24日,第六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在宁夏银川落下帷幕,新能源领域各类科技创新成果成功吸睛。
-
9月24日,2023年重庆市检验检测技能大赛在重庆市科技研究院(以下简称重科院)落幕。
-
9月25日,以“保护古树名木 赓续中华文脉”为主题,2023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启动。
-
9月25日,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学部、中国信息与电子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在北京、香港同步发布“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发展十四大技术挑战(2023)”(以下简称“挑战”)。
-
9月22日,深信服对外展示安全大模型落地成果,来自各行业的权威专家和代表共同探讨了安全大模型的落地应用效果及趋势分析,相关专家表示,其中的很多“告警”危险级别较低,逐一处理耗时耗力。
-
近日,第四届全球健康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主题为携手应对病原感染,创新促进全球健康。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主办,微生物所所长钱韦主持了开幕式。
-
9月25日,第六届核能公众沟通交流大会在广东深圳举行,中国核能行业协会核能公众沟通委员会主任王炳华表示,目前中国在运在建核电机组合计79台,位居世界第二位。
-
丹麦和德国的科学家在最新一期《当代生物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尽管加勒比箱形水母没有集中的大脑,但其具有从过去的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
人类正在其他星球上寻找生命,但当它们出现时,人类是否能准确识别呢?现在,一组美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识别系统,其发现生命迹象的准确率达到90%。
-
全球海岸线上有一种尚未开发的能源,这种能源来自海水和淡水之间的盐度差异。现在,一种新的纳米设备可利用这种差异来发电。
-
有些肿瘤非常小,隐藏在肺组织深处,医生很难触及它们。为应对这一挑战,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和范德比尔特大学研究人员一直在研究一种能穿越肺组织的极其柔韧但坚固的机器人。他们在《科学·机器人》杂志上最新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展现了新机器人可自主地从“A点”出发到达“B点”,同时避开活体实验室模型中的重要结构,例如微小气道和血管。
-
美国科学家开展的一项新研究发现,许多行星上可能存在所谓的“自催化”化学反应,其能使用碳以外的多种化学元素,制造出与地球上的碳基生命截然不同的生命形式。相关研究论文刊发于最新一期《美国化学会杂志》。
-
江西省作为一次能源和电网的双末端,“双碳”转型面临着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差、承载能力弱、终端电气化快速增长、电力安全供应形势严峻、尖峰负荷持续快速增长等诸多挑战,“双碳”转型路径设计的难度很高。
-
9月23日,第九届成都精准医学国际学术论坛在成都开幕。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布了3项创新成果,包括慢阻肺病智能个性化综合干预数字疗法、肺结节个性化智能保障医疗服务产品以及抗肺纤维化创新药物“立清3号”。
-
24日,第22届山西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在山西省科技馆举行。
-
9月24日,来自国内天文领域的权威院士专家齐聚青海省海西州冷湖天文基地,出席由青海省科技厅组织的青海省重大科技专项“天文大科学装置冷湖台址监测与先导科学研究”项目及各课题验收会。
-
9月24日,以“协同创新 量点未来”为主题的2023量子产业大会在安徽合肥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