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放原子校源行首次走进西部 加速信息技术人才培养

    11月6日记者从电子科技大学获悉,2023年开放原子校源行(成都站)活动日前在电子科技大学举行,来自四川省内外23所高校的师生、社团代表及开源领域优秀企业参加。这也是该活动首次走进我国西部地区。
    2023-11-07 分享
  • 打破传统因果关系规则,量子电池提升充电效率

      日本东京大学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物理评论快报》杂志发表论文指出,量子电池是一种可以利用量子效应的储能设备,其可以绕过传统因果关系规则提升充电效率。
    2023-11-07 分享
  • AI安全治理,中国不可或缺——首届全球人工智能安全峰会通过《布莱奇利宣言》

     当地时间11月2日,首届全球人工智能(AI)安全峰会落下帷幕。此次峰会由英国主办,于当地时间1—2日在英国布莱奇利园召开。
    2023-11-07 分享
  • 专家表示:推广绿色先进技术 提高危化品罐区安全环保水平

    11月4日,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的“中德危化品液态烃罐区安全环保一体化风险管控高层论坛”上,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理事长王志刚说,经多年攻关,我国在石油化工安全设计、仓储运输、事故处理、应急技术与装备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2023-11-06 分享
  • 33.9%!我自主研发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刷新世界纪录

    11月3日,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最新认证报告显示,由总部设在陕西西安的中国光伏企业——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基绿能”)自主研发的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达到33 9%,刷新此前由沙特国王科技大学突破33 7%世界最高纪录。
    2023-11-06 分享
  • 科技赋能,让汽车更智能、更节能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办,展会上,和汽车行业相关的新技术、新产品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2023-11-06 分享
  • 迄今最灵敏力传感器问世,可测量电子重量的十分之一

    据英国《新科学家》网站11月2日报道,法国科学家利用极冷的铷原子,制造出了迄今最灵敏的力传感器,其可测量拎起单个电子所需力十分之一大小的力,未来有望揭示全新力的存在。相关论文已经提交预印本网站。
    2023-11-06 分享
  • 固态热晶体管超高速精确控制热量,开辟计算机芯片热管理新领域

    据11月3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研究,该晶体管具有迄今最高的速度和性能,通过原子级设计和分子工程,可开辟计算机芯片热管理的新领域。这一进展还有助于了解人体如何调节热量。
    2023-11-06 分享
  • 一键识别语音自动报警 数字孪生与AI技术助力智慧校园建设

    11月2日记者获悉,近日成都高新区某学校试安装一批基于数字孪生与AI技术的校园防欺凌报警器,该款AI语音报警器可自动识别“救命啊”“打人了”“老师快来”等敏感词进而触发报警,校园管理人员可实时收到报警信息和报警位置,通过远程人工制止,防止欺凌事件升级,保护学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2023-11-03 分享
  • 青海首个四足机器人与无人机结合巡检科技项目通过自验收

    记者11月2日从国网海北供电公司获悉,近日,由国网海北供电公司组织开展的《基于机器人与人工协同技术的变电站设备无人巡视研究与应用》科技项目自验收工作完成。标志着青海首个四足机器人与无人机结合的变电站巡检科技项目取得成果。
    2023-11-03 分享
  • 中国科学家对镍基超导体的机理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物理学顶级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刊登中山大学物理学院姚道新教授团队成果,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双层镍氧超导体的多轨道模型,并分析了其电磁性质。
    2023-11-03 分享
  • 工信部:开发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人形机器人“大脑”

    记者2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为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2023-11-03 分享
  • 新电极设计改进可穿戴心电贴片

    根据英国心脏基金会的数据,全球有近2亿人患有冠心病,约占死亡人数的1 6。具有心率测量心电图(ECG)功能的可穿戴电子健康监测设备最近迅速崛起。
    2023-11-02 分享
  • 室温操纵量子光流体实现突破,为下一代非常规计算奠定基础

    根据发表在最新一期《物理评论快报》上的论文,俄罗斯科尔科沃科学技术研究院物理学家团队在室温量子光流体(又名极化凝聚体)的空间操纵和能量控制方面取得了进展,标志着高速、全光学极化逻辑器件发展的一个关键里程碑。这种逻辑器件长期以来都是下一代非常规计算的关键。
    2023-11-02 分享
  • 高效机器智能开发迈出关键一步:纳米线网络“大脑”可即时学习和记忆

    来自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个研究团队首次证明了可通过物理神经网络实现即时学习和记忆,其研发受到大脑神经元工作方式的启发,并与之高度相似。这一成果向开发高效率、低能耗的机器智能迈出了关键一步。
    2023-11-02 分享
  • 国家数据局挂牌亮相有何意义

    2023年10月25日,国家数据局正式挂牌。组建国家数据局,国家数据局的成立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又将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哪些新变化?经济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学者。
    2023-11-02 分享
  • “海豚1”出征!看AI时代的“驭海之术”

    在10月12日召开的世界航海装备大会上,哈尔滨工程大学展厅中展出的“海豚1”受到广泛关注,当参观者了解到该船在信息融合、态势感知、数字孪生等三个方面达到的智能化水平时,忍不住啧啧称赞。由“海豚1”出征领航,中国智能船舶高质量发展之路迈出了扎实一步。
    2023-11-02 分享
  • 公共数据创新运营成效初显,创新指南助推相关产业发展

    10月30日,由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子云主办的公共数据创新运营研讨会召开,中国电子云助理总裁冯进在会上表示,各地正在开展公共数据创新运营的有益实践,不断挖掘公共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价值。
    2023-11-01 分享
  • AI遇见云计算 技术红利将长效释放

    “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的结合,带来云计算的第三次浪潮。”10月31日,在浙江杭州举行的2023云栖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在主题演讲中提出,这股浪潮有可能要几十年才能达到高峰。
    2023-11-01 分享
  • 阿里云创始人王坚院士:云计算和GPT的关系,是电和电机的关系

    10月3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在题为《云计算的第三次浪潮》的演讲中表示,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的结合,带来云计算的第三次浪潮,它不会在一年、两年内完成,它可能会在十年、几十年的时间里,让足够多的创新,在云计算时代能够涌现出来。
    2023-11-01 分享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导报微信公众号